端午將至,佛山各地的龍舟制作工場迎來一年最忙的時候,工場里是一番熱火朝天景象。近日,記者走進南海里水的龍舟基地發現,與傳統龍舟作坊相比,這里聞不到撲鼻而來的木頭香味,看不見散落一地的刨木花,也聽不到鋼鋸的刺耳聲音,但是廠里二十名員工各就各位,或向龍舟主體的模具里涂上特制的材料,或給半成品打水膜,還有工人正為龍頭上色……
龍舟生產從純手工到標準化
20多米長的龍舟,在蜿蜒曲折、僅有數米寬的河道上完成轉彎和競速,除了運動員自身技術以外,一條適合賽道的龍舟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。因此,每逢端午前,很多鄉村不惜重金雇請手藝精湛的造船師傅為本村制作龍舟。
據介紹,現代木制龍舟在用材上經歷了三個“時代”:1978年至1989年為“坤甸時代”,主要以名貴的坤甸木為材,穩重耐用;1989年至2003年為“柚木時代”,多為柚木所制,更加輕盈;為了適應河涌賽道,在比賽中追求更快的速度,龍舟越做越輕,2003年龍舟制作轉入“杉木時代”。
然而,木制的傳統龍舟,長度、重量都沒有統一標準,在競技比賽中,難以保證公平、公正。2010年,國際龍舟協會規定,競技用船的船身必須是玻璃鋼材質玻璃鋼外殼玻璃鋼制品,船槳則選用碳塑材料。于是,傳統木制龍舟退出正規賽事舞臺,玻璃鋼造型龍舟成為各大賽場上的“戰船”。
玻璃鋼,即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,用玻璃纖維和樹脂澆灌而成,質輕而硬、機械強度高,耐腐蝕。以22人龍舟為例,玻璃鋼外殼龍舟的重量為300公斤,而由杉木做成的龍舟約500公斤,如果選用坤甸木制作則重達一兩噸。
材質不同了,制作過程自然會發生變化。“從澆灌機械模具、船身脫模、修邊,4名師傅花費一天就能做出兩條玻璃鋼外殼龍舟。”傳統木質龍舟至少需要一個月的制作時間。
別看玻璃鋼外殼龍舟制作簡單,但龍頭、龍尾是手工打造,歷經數十道工序。田四平夫婦負責龍頭和龍尾的整個生產過程,他們告訴記者,龍頭、龍尾同樣采用模具澆灌的方式,但龍頭工藝復雜,光是模具就有6塊。“用模具做出龍頭的半成品后,還要打水膜,之后要涂蠟,涂蠟后要用稀釋劑洗一下,洗完才噴上金漆,金漆干了過后才上顏色。”田師傅笑稱,自己從事玻璃鋼制品生產十多年了,做過各種各樣的產品,但制作玻璃鋼造型龍頭、龍尾的感覺最特別,“仿佛自己也是一名手工藝人”。
龍舟走向世界,銷量逐年遞增
目前,全世界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開展龍舟運動。2016年8月,國際龍舟聯合會向國際奧委會遞交認可申請書,待國際奧委會正式認可后,龍舟項目將進入奧運項目排隊程序。近年來,龍舟國際化的步伐在加快,玻璃鋼造型龍舟不僅在競技賽場上吃香,也逐漸被民間接納。
如今玻璃鋼造型龍舟在國內龍舟市場的份額占有七成以上,“盡管很多村居在端午期間延續用木制龍舟競渡的傳統,但他們也會選購玻璃鋼制品龍舟作為日常訓練之用。”因此,端午前同樣也是玻璃鋼龍舟生產旺季。隨著中華龍舟大賽影響力越來越大,玻璃鋼龍舟迎來銷售“旺季”。
為了迎合龍舟國際化發展趨勢,龍舟生產商也越來越重視與國際接軌。據悉,目前國際龍舟協會與中國龍舟協會所認證的龍舟尺寸并不相同,不過,一旦龍舟入奧,相關標準將會進一步規范。
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。龍舟能夠走向世界,除了規則的統一,還因為龍舟特殊的文化內涵有吸引力,所以大家樂見標準龍與傳統龍并存,互相借力傳承龍舟文化。
手機網站掃一掃